全國免費服務熱線
023-63527561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醫院住院樓擴建項目
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和《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環發2006[28號])的有關規定,對擬建項目公眾參與進行公示。公示材料如下:
1、項目名稱及工程概況
(1)項目名稱: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醫院住院樓擴建項目
(2)建設地點:石柱縣萬壽大道8號(石柱縣中醫院地塊內)
(3)建設性質:擴建
(4)建設單位: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醫院
(5)建設規模:占地面積4024m2,總建筑面積18056.68m2,新增住院床位數220床,新增接待門診人數230人。醫院總體擴建完成后,設計總床位數500床(原有住院大樓280張,擴建住院大樓220張),日接待門診量700人。
(6)總投資:7650萬元
(7)勞動定員及工作制度:定員500人,年工作365天,門診實行8小時工作制,急診及住院為全天候服務
(8)醫院等級:二級中醫院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醫院住院樓擴建項目總用地面積4024m2,總建筑面積18056.68m2,其中地上14090.92m2,地下建筑面積3965.76m2,設計新增床位數220床,門診接待量230人/天,面向社會服務。住院樓為地下2層地上12層框架結構建筑,項目建成后門診不新增科室,擬將肛腸科、眼耳鼻喉科、婦產科進行分科設置,并擴大兒科、口腔科、骨科、皮膚科、老年病科的科室規模。其中-2F為發電機房、配電房、風機房、水泵房、庫房、車庫等,-1F為常規檢查室、中醫治療室、車庫等,1F為入口大廳、掛號窗口、入院出院手續辦理窗口、藥房、值班房、辦公室、超市等,2F為兒科、婦產科、肛腸科、眼耳鼻喉科、口腔科、骨科、皮膚科、老年病科等,3~4F為手術室,5~11F病房,配套治療室、配藥房、護士站、雜物間、配餐開水房等,12F為行政辦公層,配套辦公室、會議室、檔案室。
醫院總體擴建完成后,總占地面積14911m2,總建筑面積38336.88m2,設計總床位數500床(原有住院大樓280張,擴建住院大樓220張),勞動定員500人,日接待門診量700人,年工作365天,門診實行8小時工作制,急診及住院為全天候服務。停車位134個,其中地上20個,地下114個。
2、項目對環境造成的環境影響及擬采取的治理措施
1、施工期
本項目施工內容主要為:土石方工程、工程場地平整、建設建構筑物、綠化工程、供水、供電及道路工程、景觀工程。本項目建設期將在施工場地內布置施工營地,布置在場地北側空地,占地面積150m2,主要為材料堆放及臨時施工辦公用房,不在施工營地地內食宿。
(1)廢水
在基礎機械施工過程中及機械設備的沖洗維護時將產生含油廢水。建議施工單位定期進行檢查,避免事故性油類泄漏,同時設置隔油沉沙池處理后作防塵灑水,不外排,對環境影響小。項目施工期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利用項目及周邊已有設施處理后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網,對水環境影響甚微。
(2)噪聲
裝修施工期應嚴格按照規程操作,文明施工,必須考慮周邊居民的感受,避免環境糾紛,嚴格控制施工時間,嚴禁夜間施工。在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噪聲對環境影響小。
(3)固廢
在施工中將產生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施工固廢集中收集,建筑垃圾送垃圾填埋廠填埋,施工人員生活垃圾交環衛部門統一處理,施工期固體廢物對環境影響較小。
(4)廢氣
施工期的環境空氣污染源主要有各類燃油動力機械在進行場地挖填、清理平整、運輸等施工活動時排放的CO和NOx廢氣,但屬于短期影響。施工單位必須嚴格遵守重慶市“藍天行動”(2013-2017年)和《重慶市主城塵污染防治辦法》(重慶市人民政府令第272號)以及重慶市建委的有關規定,嚴格控制施工揚塵污染,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2、運營期
(1)大氣環境保護措施及環境影響分析
擬建住院樓設置的備用柴油發電機臨時發電時排放的廢氣經土建豎井引致樓頂高空排放;污水處理站產生的惡臭氣體經收集,除臭消毒后引入單獨設置的通氣立管至屋頂高空排放;車庫尾氣通過抽排系統換氣;燃氣鍋爐廢氣經煙道高空排放;采取上述措施后,項目營運期的各種廢氣對環境的影響小,環境可接受。
(2)水環境保護措施及環境影響分析
項目建成后,嚴格實行雨、污分流的排水體系。
醫院整體擴建完成后,醫院總用水量602.0m3/d,總排水336.6m3/d。檢驗科產生污水可能含有消毒劑、有機溶劑等,單獨收集經滅菌鍋(電能)消毒后,納入醫療廢物交由重慶市涪陵固體廢物處理中心處置;口腔科主要使用樹脂和銀汞合金,廢水經單獨收集風干后用磨口玻璃瓶儲存,由廠家回收;醫院放射科采用CR洗片方式,不設洗片室,無含銀的洗相室廢液產生。
擬建項目新建一套接納整個醫院污廢水的污水處理站,設計處理能力385m3/d,新建污水處理站采用一級強化+現場制備二氧化氯消毒工藝,處理后醫療廢水達到(GB18466-2005)表2